王羲之摹本《大报帖》秘藏日本逾千年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3-02-20

王羲之摹本《大报帖》
王羲之摹本《大报帖》

  王羲之(303—361)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为中国历代皇帝所喜爱,其代表作《兰亭序》甚至被唐太宗带入了昭陵。因年代久远,战乱频发,世上已没有王羲之的真迹,幸运的是,唐、宋两代分别根据王羲之真迹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摹本和拓本,称为“唐摹宋拓”,有的流传至今,为后世管窥其书法神韵提供了仅有的线索。其中,唐朝宫廷所制摹本价值最高,现全世界仅存约10件,而日本国内就收藏有4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于最近推出大型特别展“书圣王羲之”,在准备此次展览过程中发现的唐代《大报帖》摹本,在展览中首次公开与世人见面,为全世界文博界关注。

  因该帖前几字有“大报”二字,故将其命名为《大报帖》,该摹本长25.7厘米、宽10厘米,共计3行24字。该摹本为纵帘纸(纸上存在竖的条纹),帖前附有幕府末至明治时期日本书法鉴定家古笔了仲鉴定的“小野道风朝臣”的纸条。一直以来,日本收藏家都将该作视为日本书法家小野道风的作品。《大报帖》一直秘藏于日本民间,直到1973年日本五岛美术馆举办“昭和兰亭纪念展”才首次公开面世。据报道,这个摹本是五岛美术馆理事兼学艺部长名儿耶明收到个人收藏者的鉴定请求后,又委托东京国立博物馆进行鉴定的。

  中国国内有研究者表示,分别藏于日本民间的《大报帖》与之前曾现身的《妹至帖》应为同一书法帖,后被一分为二。研究者将两件作品图片进行拼合,拼接的两件作品纸本上显示出一致的切断面相连的纹理,合并之后的两帖内容如下:“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需旦夕营视之。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白耳。”(□为字迹缺失或笔画摹失部分)不同专家对文字有不同断句、大意解读和分析。

  专家俞丰意译为:“吾妹病体极为衰弱,我心中苦闷,无法排遣,忧虑之深,难以言表。为了便于早晚看顾她的病情,所以冬至日的‘大报’之祭就要缺席了,请代我向官长转达此意。得知你身体不适,一定是你多愁善感所致。等一切好些,我就算抱着疲老之躯,也要去你那里看看。”

  目前,中国的专家出言都较谨慎,认为就所见照片而言,《大报帖》与《妹至帖》二者书风的确相近,皆为草书,而纸质色差较大,二者是否属于同一纸,在没有对比原件前不好妄定。与其他几件现存日本的王羲之法帖一样,《大报帖》也不见于著录之中,但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科科长、书法史专家福田淳的鉴定:“该摹本极为精致,当属唐代宫中之物,可能是被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字迹应接近真迹。”

  认同《妹至帖》与《大报帖》是同一帖的专家认为两帖都摹写在灰白色的纵帘纹麻纸上,前者高25.3厘米,后者高25.7厘米,两者仅相差4毫米,这是合理误差。仅从书法风格来看,两帖在笔法上是高度一致的,两者拼合后,行高吻合,行距匀称,一气融贯,赫然天成。从两帖的纸纹质地、边缘残损、横折痕迹等几个方面作了比对,均可证明两帖吻合。仅就图像而言,这已经是相当充分的证据了,若不是一帖裁而为二,这种巧合的概率几乎为零。

  唐代我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密切,因此日本本土发现唐代遗存是有可能的。近年来日本曾多次表示发现了中国珍贵拓本等。而经过中国文物专家考证后发现,存疑较多。这说明日本专家在对中国文物的断代上并不完全权威。

  (本报综合《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

 

 

 

上一篇: 中国官方加强书画版权保护:力促去伪存真
下一篇: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仍有谜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