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  >  书画知识
油画修复的秘密
来源:中华书法艺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2-07-27

 精致的“中央美院藏品修复展”,第一次把“修复”这样一个抽象词,通过剥离出单件藏品的修复过程、修复前后藏品的对比展示,为我们呈现了修复技艺的奇妙以及修复对文化遗产保藏的意义。

藏品修复展

“孙宗慰的《青城幽径》属民国后期油画,但画布边缘和画心部分已经老化得非常严重,这和当初选用的画布材料有关系。我们把画取下来后,甚至无法按照原样再绷回画框去,花了很多时间来粘接布边及画心老化部分:首先要在破损严重的地方,用动物胶把新的画布纤维贴上去,再选择和原画尽可能接近的画布来加固延长布边,最后绷回原框,让画面回复平直。
“王少陵画于1946年的这幅《揽镜》被送到修复室的时候,其头部颜色层已经整体处于松动状况,哪怕最轻微的移动也会对作品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马上用动物胶加固颜色层,防止它进一步脱落,然后才考虑做画面清洗等步骤。”

中央美院美术馆在2010年4月正式成立了修复工作室,至今已对馆藏50多幅油画、中国画做了修复。工作室的年轻油画修复师徐研2003年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架上绘画修复工作室,在那里接受了7年系统学习和训练。此次修复的藏品,除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工笔《白鸡》、蓝瑛的绢本重彩《白云红树图》等18幅中国画为著名中国书画修复专家冯鹏生修复,油画部分均由徐研主持,与馆外的两位修复师贾鹏、安粟协作完成。

“修复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团队合作,里面可能有人擅长化学,有人对绘画技法和材料非常了解,也有人负责从美术史方面来把握……几乎没有一个修复师可以兼具众长。”徐研说。他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最后一年得以进入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微博)(即冬宫博物馆)的油画修复工作室实习,其间听闻了一个有名的修复案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有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作《达那厄》(Danae),上世纪80年代曾被人以硫酸泼损。该馆同时启用4位专家进行修复,从1985年持续到1997年,历时12年才告完成。

中央美院美术馆的油画收藏历史并不太长:始于20世纪50年代,藏品主要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作品。馆长王璜生向我介绍说,算起来油画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其实也只有这100多年,但由于其间材料工业和保存技术比较于西方都远远落后,时至今日,各美术馆面临的修复问题已经令专业人士感到焦虑。中央美院这次修复展出的作品,每件损害情况都不一样,采取的修复步骤也各不同。徐研向我介绍:“馆藏油画总共大约有2000多幅,我们先从4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的几百幅开始检测和修复,因为以前的保存条件和经验不足,导致这批早期油画的损坏程度很严重。我回国后修复的第一幅作品,是孙宗慰先生一幅描绘公园景致的小画,只做了初步维护,即实施物理除尘和物理清洗后再重新绷回画布,使藏品暂时达及展览标准。”

而污损重的作品,在除尘后通常还要对画面进行化学清洗。对林岗的《蓝衣女子肖像》、孙宗慰的《青城幽径》等几幅藏品,修复师即对严重变色发黄的光油层进行了处理。他们在清洗时所选用的溶剂,通常都是对画面作用比较温和的,如蒸馏水、乙醇、白精油(Whitespirit),用棉球蘸取一点后,“在画面上选择一个不重要的角落,从最弱的溶剂开始试验,这样可以尽量保证画面不受损害。操作的可逆性是修复的最高原则”。

修复卡拉瓦乔

修复的尽量少干预及可逆性原则,主要来自意大利现代修复学理论创建者布兰迪(CesareBrandi)的理念。罗马文物保护修复高等研究院(ISCR)是意大利级别最高的文物保护机构,也是西方修复标准的制订者之一。11月25日,作为修复展览的重要内容之一,ISCR的3位专家受邀前来讲述了他们在2009到2010年修复法国南锡美术馆的珍贵藏——卡拉瓦乔画作《圣母领报》的过程。

卡拉瓦乔1571年生于米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大部分作品目前都收藏于罗马。ISCR修复工作室主任安娜•马尔科内(A.M.Marcone)告诉我们,ISCR从1948年开始修复卡拉瓦乔存世的油画,在50年代已经多达15幅之多,其中9幅进行过全面修复,剩下几幅只是对画的保存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

法国南锡博物馆收藏的这幅《圣母领报》,在卡拉瓦乔的作品里最初不太为人所知,原因之一是损毁严重。这幅画最早由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恩里克二世(EnriquedeTrastámara,1334~1379)赠给南锡主教堂。法国大革命后,教会的财产被收归国有,《圣母领报》于是成为当地博物馆的藏品。在南锡主教堂里保存的时候,这幅画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文字记录,说是著名的米开朗琪罗所作——不过这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米开朗琪罗,而是指的卡拉瓦乔,他的本名叫MichelangeloMerisiDaCaraggio。

“《圣母领报》被挂在教堂主墙的后面,很有可能是在教堂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就已经运到当地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画的尺寸后来会发生变化。在整个19世纪,这幅画曾被看做意大利中部某个不太知名的画家的作品,直到1948年,法国的评论家才最终判定为卡拉瓦乔所作,并且这个观点在意大利也得到了艺术史学家一致赞成。”ISRC艺术历史文物部主任戴伊拉•拉德利亚(DailaRadeglia)说。当这幅画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收为国有的时候,画面很多地方受到损坏,于是被人加了一个保护套,接着做了全面修复。ISRC的修复专家将法国人的这次修复行为形容为“激烈”,但他们没有在南锡博物馆中找到当时有关修复《圣母领报》的详细记录,不过找到由另两位修复师用同样办法对其他画作所进行的修复资料,时间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我们可以推断这幅画大概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修复的。”马尔科内说,“19世纪常用的修复办法,是把画板上的原料移到新的画布上,之所以风行这种做法,是因为当时很多木板画底下的木质很容易变形,把颜料从木板转到帆布上比较稳定一些。但是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这对原作损坏都非常大,现在早已经废止不用了。”

从1948年拍的照片当中可以看到,圣母脸上缺失的颜料被修复师按照18世纪流行的新古典主义绘画技巧做了补色。在2009年开始最近一次修复前,这幅画还经历了两次大小修复:1962年,有法国修复师按照他的办法在圣母的脸上重新补画过一次。1968~1969年,ISRC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再次修复。马尔科内说,2009到2010年这次修复,原因是意大利总统府希望在卡拉瓦乔诞辰400年的时候举行一次大展,于是出面委托ISRC对画的保存状况以及其他外观进行全面检查,时间持续3个月左右,费用4500欧元,“仅相当于3个修复人员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修复期间,意大利专家每天都把相关的高分辨计算机图形放上专用网站,让法国南锡博物馆、法国国家档案局的专家及时了解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风险。ISRC为原画加了新的全张力画架,每边以一个弹簧控制,来保证张力均匀。

在修复开始之前,先用X光扫描图和紫外线造影来检测分析画面状况。修复程序主要包括清洗和补画。马尔科内回忆:“修复完后,从远处看这幅画是完整的,近处看,却知道这幅画是经过修复的。这个方法基于布兰迪的两条基本理论:一是所做的修复都让人可见,二是所进行的修复都可逆转。在修复过程当中,我们选用水彩颜料而非油料,意味着万一修错了或者后期需要进行其他修复的时候,可以比较容易清洗掉。”

马尔科内认为,修复保护的最大问题其实来自画作或者艺术品保存的“微气候环境”——油画的理想保存温度是18~20摄氏度,湿度在45~55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温度和湿度都要相对稳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我辛辛苦苦修复好了,之前导致画作损毁的环境却没有改观,结果过不了多长时间,画作就又回到修复前的状况。”

 

 

 

上一篇: 书画装裱中的作伪
下一篇: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