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艺术
来源:中华书法艺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2-07-27 15:09:41

声不能传子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征服的魅力,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

书法的意韵与唯美演变

且不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评论,早为书坛所公认,只要浏览一下历代书迹,你会从流美妍媚,风流潇洒的晋代书法中,隐约看到士大夫阶级清简雅逸、闲适虚旷的身影;你会从法度森严、气魄雄伟的唐代书法中,感受到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而宋代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人抒发;元、明以降,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应在书法上则是崇古摹古,平庸无奇;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飙,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层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太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的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应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中国书法艺术老而不衰,虽然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却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艺术青春的强大生命力。对于书法值得欣赏草书的代表人物一张旭。

草书的代表人物-张旭

张旭,唐代书法家,张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他的书法学自舅父陆彦远,陆彦远为陆柬之之子,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擅真、草,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又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其精熟的书法技巧和强烈的抒情意识,他的草书极富创造精神,纵逸飞动,穷天地事物之变,发喜愕忧愉之情,极尽使转顿挫,刚柔纵横,连绵逥绕的变化,气势博大,激情充溢而不失矩度。历来为书法家、理论家们所称道,米芾评其书说:“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诗仙、诗圣亦对这位“草圣”钦佩不己——“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追随。”(李白)“张旭三杯革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张旭是狂草的真正创造者。‘在唐代书法革新的浪潮中,他率先揭竿而起,矛头直指占据“霸主”地位的钟矫和王羲之。亲眼见过张旭作草的诗人皎然仔细地记录下了这一史实:“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陈发愁钟王。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间风游云千万朵,惊龙嗽踏飞欲堕。”(《全唐诗》)律者律法,狂是叛逆。这里,张旭把钟王,主要是大王的草书,叫做“律”,把自己创造的草书,叫做“狂”,这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狂”字,代表了张旭的审美理念,也代表了他所坚持的创作纲领。“狂”的含意,一是“率意”,二是“奇异”,三是“无畏”。惟其如此,才能“顿挫郁屈,气踏欧虞”(董其昌语)。张旭的“狂”,不是佯狂,而是于变动不居、雄浑深沉的大自然中,俯仰观察得到的大彻大悟。

《古诗四帖》

在他的狂草书作品中,精到的笔法对书法形式和点线运动节律的控制力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境界,他以气魄和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韵致。值得一提的是张旭的《古诗四贴》,无论是书写技法还是意境,都把艺术家的豁达潇洒,真诚率意跃然在纸上。

《古诗四贴》,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共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

首先纵观通篇章法,即谋篇布局。是对一幅作品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的方法,它包括对单个字体势的设计,对字距、行距之间的空白分布以及对整幅作品的行气、节奏、格调的整体把握。狂草的章法相当自由,但同样包含以上基本要素。《古诗四帖》字与字之间的大小、轻重、疏密的安排变化自然,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错落恰到好处,通篇行气贯通、格调一致,参差错落,跌宕起伏,字字如龙似马,云烟缭绕,上呼下应,左驰右鹜,犹如一幅变幻莫测、多姿多彩、自然天趣的画卷。

其次看用笔。行笔出神入化,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笔法字体方中有圆,书写中提按、使转、虚实相间,方折多于圆笔,如“明”“雷”“问”“雨”等;迅疾之处,如走龙蛇。如“阙”“访”:收笔处情注意满,轻重有度,不飘不滑,如“家”“实”: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引带,毫无萄且含糊之状,如“质非”“共纷”。再看“南宫生绛云”句,从“生”字蘸墨挥毫直下,一路疾行,由腕间提按而分线条粗细用力轻重而分墨色浓淡。圆转自如,含蓄而奔放,随着感情的渲泄,笔致有节奏的忽重忽轻,线条随意流走,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比如,“区中实哗”中的“中”字,同时“中”字枯笔处涩凝而独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雄伟壮阔的画卷。

第三,看形态。其字形变幻无常,缥渺无定,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时而似低昂回翔,翻转奔逐,充满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噬”的变化。大部分字的取势都是以耸态为主,起势,但字的重心保持正中。

纵观通篇结构,气韵生动,曲水流觞,藏锋使转直入,线条刚劲,动人心魄。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修养,没有成竹在胸的功底是书写不出来如此巧夺天工的完美巨作。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升华,是书法美和自然美的交点,民族艺术的精华。

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识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他彻底地,充分地表露个人内心世界的企图,成为后世许多书法家的终极理想。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

小结

中国书法是我们名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征服的魅力,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