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中的揭二层作伪
来源:中华书法艺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2-07-27 15:09:41

作伪”或许已成为当今社会热词,相比于近期出现的“流水线”“造假”学术负面现象,我所要分析的“揭二层”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一方面,“揭二层”即作伪者直接拿原作“开刀”;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宜“揭二层”,这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纸张的厚雹用墨的浓淡;其三,并不是所有的作假者都可以实施“揭二层”,不似“临”、“谋、“仿”等手段,它需要“合作”。

“揭二层”,也叫“魂子”,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中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鉴定中称此为“揭二层”。

但由于条件所限,所以这类作品并不多见。在此,并非所有的书画作品都可以进行“揭二层”。如图1、图2(为王福厂一副对联的“揭二层”。王福厂,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等,并集各家刻印辑为《福庵藏臃。)为原一副对联的“二层”,在这一副对联的两张纸中却出现了一张夹宣纸和一张单宣纸通过“揭二层”,分别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说明,厚薄不同的宣纸的作品,“揭二层”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严重的会损坏原作。因此,对“揭二层”的书画作品要进行实体分析、研究,最后才做出决定。

“揭二层”的先决条件。其一,作品使用宣纸的厚保明清以来,由于花鸟画迅速发展,多用粗笔浓墨大写意画法,需要用到厚纸即“夹宣纸”,如徐悲鸿就曾用夹宣纸画马、画猫。这种纸有两层,优点是吃墨多,渗透性强。而作伪者就是利用这一点,当作画后底层会留下比较清晰的形象,托裱时湿透水可以揭开,也就是把书画真迹的字心、画心的表层与命纸揭离。一般上层清晰,下层墨色较淡,作伪者就对照上一层的书画的画意,在下层纸上做一些局部补笔,填墨和加色,然后加盖印章,装裱起来,冒充真迹。装裱师朱师傅说:“揭二层中的印章无法渗透到第二层。仿印章可以利用高科技做到一模一样。旧字画用的老印泥现在仍存在。”其二,原作者的用墨浓淡。而作品用墨的浓淡可呈现“二层”的效果。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墨的用法多为随性,因此,生平偏向使用浓墨渲染的作品则成为“揭二层”的受害者。

古旧作品可不可以揭两层,首先看它的材质宣纸,一些老纸很有可能用来揭二层,民国时期的作假盛行多是与“揭二层”联系在一起。其次,就要看作者的用笔用墨,如果用笔浓厚,力透纸背则容易揭裱;如果作者用墨较淡一般就无法揭裱。

中国书画作品中出现的众多作伪的手段,同时还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愈演愈烈,这令艺术家本人、欣赏者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我认为尊重艺术品是对自己及他人的一种肯定和定位。因此,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我们不但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生命、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