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里的“中国梦”:向国外传播中华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03-28

在加拿大3城市举办中国书画展,在7城市举办中国玉文化展,组织3届“中加文化对话”……因为,“一种认识完全可以从文化开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国民性的印象改变可以源于文化”。

  我生于香港,从未在中国内地生活过,目前在加拿大从医,还投身社区义务和慈善工作。但是,我非常热衷于中加文化交流,倡议成立了“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和“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

  说起来话长。1992年,我来到长江中游地区旅游,深深地被灿烂的中国文物震撼了!几千年前,中国竟有这样精美的青铜器!从石刻到工具,从器皿到编钟,每一件文物无不令人惊叹!它们见证了我们祖先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智慧,刻下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

  为了促进中加合作,共同保护这些无价瑰宝,1994年,我联合一批加拿大朋友、加籍华人,创设了“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专为长江三峡地区的文物保护研发了仪器,使用于重庆云阳县张飞庙,受到称赞。

  中国当代书画也在世上独树一帜。为了让加拿大人加深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了解和理解,1997年8月至1998年3月,我们在多伦多、温哥华和渥太华等地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中国20世纪名家国画展”,邀请吴冠中、关山月、程十发等大师级画家亲临讲演。

  在海外,中国的艺术品进入主流博物馆、美术馆,十分困难。为此,我奔走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之间,和政府各主管部门频繁联系,多方筹措经费,还向专家请教,筹备出版画册……似乎有做不完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疲累,真不知当初是怎么做的。

  可能,这就是热忱,这就是渴望,这就是梦想。

  一切都在业余时间完成。哪来的能量呢?可能,我从一开始就认定,那些世界顶级水平的中国艺术品,必须要为它们争得最高的礼遇,安顿在最耀眼的殿堂! 

  整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波折和困难呢?如果说没有,那才是怪事。

  一开始,就遇到阻力,加拿大方面因为对中国的误解,拒绝合作,气得我大哭一场。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因义务工作而遇到的无奈。好在我终于说服了他们。

  画展临近开幕,其中一个博物馆准备挂在墙上的文字说明明显含有恶意。察觉后,我立即同他们理论。因为此事,我没能应邀出席见证香港回归的庆典。我想,庆典可以少我一个,但在加拿大,涉及原则的问题,我必须留下来处理。回想起来,当时的谈判,当时的坚持,真有点像外交家!不卑不亢,友善谦虚,以事论事,对方只好让步。

  邀请政府高层出席,要紧守“秘密”。其中一位博物馆馆长打电话给我,诉说整个场馆已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被“安检”数遍,连警犬也出动两回,问我到底是谁要来?一定是个大人物吧。我只能回答,到时候自然见分晓!

  参展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馆长后来都对我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荣幸见到这么多重量级的联邦首长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展览,还是由义务工作者筹办的呢!

  三地展览,观众人数空前,见证了中国书画的魅力!中英文传媒大篇幅报道,树立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海外形象!成千上万的加拿大华人,充分分享了这一份喜悦和殊荣!

  还记得,1998年11月19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总理朱镕基和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出席两国文物保护协议的签署仪式,我作为唯一一个非营利组织代表,见证了这个庄严时刻。

  还记得,从3城市举办中国书画展到7城市举办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又是一个飞跃。展品中有不少从未在中国以外展出过,时间跨度从龙山文化至清朝。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3年1月落幕,先后在西海岸的大维多利亚艺术馆、温哥华博物馆、汉密尔敦艺术馆、温尼伯艺术馆、埃德蒙顿艺术馆、魁北克省文明博物馆和加拿大国家艺术馆巡展。

  为了让观众对中国玉文化有深入认识,我们用英、法、中三种文字出版画册。画册由设计到翻译,都得到一流专业人士的义助。他们投入极大的精力,精益求精,使画册从内容到设计、印刷,都反映了我们这一团队的高水平要求。

  在渥太华举行预展期间,加拿大报章用显著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中国古玉器的精湛辉煌。报纸上的一幅龙山文化女神像令多少人着迷,更令多少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肃然起敬!

  基于这个理解,才有了后来创立超越文物保护范围的“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它仍是由义务人士组成的非牟利组织。

  基金会与中国对外友协合作,先后6次组织加拿大文化代表团到访中国,组织3届“中加文化对话”。第一届对话于2009年11月在北京举行,同时也是为了纪念白求恩大夫逝世70周年。第二届对话于2010年10月在渥太华举行,同时举行纪念中加建交40周年庆祝会。第三届对话于2012年6月在北京举行,其间签署12项合作备忘录。

  一种认识完全可以从文化开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国民性的印象改变可以源于文化。

  我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颗珍爱自己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心,从中受到感染、探索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我希望,延续中华民族永恒的文明,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的梦是向国外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想,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吴永光 作者为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主席,本报驻加拿大记者李学江采访整理)

 

 

 

上一篇: 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设立分院通知
下一篇: 段俊平院长受邀为静思书轩学员讲授书法课程